当前位置:主页 > 民俗风情 >

连中三元的乡试、会试、殿试

 民间年画中具有许多表现人们禄愿的吉祥图案。传统吉祥图案中有“连中三元,“喜报三元,“三元及第”等。民间艺人绘画桂圆、荔枝、核桃三种圆形果实,寓意“三元”。有的画上是三个元宝,也寓意“三元”。那么古代的“三元”到底指什么呢?这还要得提起古代的科举制。
  科举制是中国封建王朝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。科举制度在长期的演变和改革过程中,逐步形成了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三级形式。乡试的第一为解元,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,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。学子在乡试、会试、殿试中都获得第一名,那么他就是“连中三元”了。
 
  年画《连中三元》讲述了北宋王曾“连中三元”的故事。
  据说王曾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惜书籍的人,他见到破损的旧书都会用心整理,即使只字片语也认真整修。有一天晚上,他在睡梦中听到文圣人孔子说:“你是一个敬字惜纸的人,积累及了阴功。故此我决定让曾参投胎做你的儿子。”
  后来王曾的母亲怀胎十月生下了他,并且起名叫王曾。王曾自幼就苦
  读诗书,二十多岁的时候参加了乡试,并且获得了第一名——解元。后来他又进京参加礼部主持的会试,再次获得第一名——会元。在殿试中,宋真宗亲自主持考试,出题为《有教无类赋》。结束后,宋真宗看了王曾的试卷,非常赞赏王曾的才华,就让王曾当了状元。
  就这样,王曾成为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个获得“三元”殊荣的人。得知这个消息王曾故乡的官民都引以为傲,官府还送上了一块“三元坊” 金匾。
  考中状元就意味节攀登到了科举金字塔的塔尖,意味若一举成名天下知。古代的科举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,考生数于人而状元只有一名,可见考上状元实属不易。在1300多年的科举史中,所有朝代加起来共有596名文状元。而能在乡试、会试、段试中都能获得第一的“连中三元”的人则 只有十几人。由此可见,“连中三元”可谓是荣耀至极。
 

民俗文化

微信公众号